前 言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百色起义当天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部队兵力鼎盛时期达7000多人。1930年11月,红七军受中央指示主力北上江西,历经9个多月,行程7000多里,历经百余次大小战斗,最终于1931年7月抵达中央苏区,此时仅剩2000余人,后编入中央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七军的将士在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攻占遵义、攻克天险娄山关、巧渡金沙江等著名战斗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这支部队从百色走向江西,从江西走向延安,从延安走向全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百色起义革命先烈和先辈们用鲜血乃至生命铸就了“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第一期 红七军北上的准备工作
1930年上半年,第二次蒋桂战争暴发,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一是让全国人民从战乱中更加清楚地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二是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围剿”。
在广西右江地区,由于桂系军阀把大部分兵力投入到这场混战中,右江革命根据地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红七军全军集中平马、田州、东兰进行整训。整训主要总结百色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加强部队军政建设,健全党的组织、补充部队兵员,提高阶级觉悟和军事技术。经过三个月的整训,红七军由三个纵队扩大为四个纵队,全军发展到7000人左右。第四纵队由黄治峰任纵队长,罗少彦任政治部主任。经过整训,总结了经验教训,补充了力量,红七军全体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斗志更加旺盛。
平马镇扩大会议旧址
同时,在红七军前委的领导下,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回到农民的手里,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各族农民喜气洋洋,第一次享受翻身解放的欢乐,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生活得到初步改善。经过土地革命,广大各族农民,更加热爱新生红色政权,热爱红军,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使红军力量迅速扩大。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由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中央的这一指示,红七军召开前委会议进行了激烈讨论。邓小平、张云逸等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情况,对于红七军能否完成中央赋予进攻三大中心城市的任务表示怀疑。由于邓拔奇、陈豪人等多数主张坚决执行中央命令,最后,前委会议决定执行中央的指示。
红七军前委通告(第六号)
红七军前委通告(第七号)
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今后的革命斗争,邓小平在红七军离开右江之前,和留守根据地的右江特委领导人谈话,指出今后的工作。同时,疏散部队中的女同志和家属,部队轻装。
10月4日,邓小平、邓拔奇等率一个营先行离开平马。6日,到恩隆县北部的燕洞,在这里召开了中共右江特委扩大会议,部署相关工作。
同月23日,袁也烈遂率领红八军余部400余人渡过南盘江进入凌云县境内。与红七军一纵队第一营在讲肥村岗里屯(今属乐业上岗村)相遇,随即一同前往河池。
讲肥村岗里屯(今属乐业上岗村)
11月初,红七军的四个纵队及红八军一纵队,全部到达河池。7日,中共红七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河池县城凤仪小学召开,选举产生新的前委。
11月9日,红七军7000余名指战员集合在河池县城三里亭前举行整编誓师大会。邓拔奇代表中央南方局宣读训令,授予红七军各部队旗帜,并和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等军首长检阅了部队。
誓师大会后,韦拔群立即率领特务连返回东兰。12月,他和陈洪涛、黄松坚等调集右江苏区各县赤卫军组建第二十一师,担负起坚持根据地斗争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