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开馆时间:9:00

闭馆时间:17:00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电话:0776-2820106

     
  • 首页 > 
  • 资讯
  •  > 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丨第六期:言传身教树家风 优秀品质代代传

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丨第六期:言传身教树家风 优秀品质代代传

来源:百色起义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2-08-31 17:00   浏览:

  前言


  张云逸大将戎马一生,他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军事生涯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功勋卓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


  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百色起义,是他辉煌革命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参与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军第七军军长,是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各族群众信任和爱戴的“张军长”。


  抚今追昔,缅怀前辈。让我们通过阅读一系列文章,一起感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敬仰他“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的风范,学习他“以遂初志,而尽己责”的品格,走近被毛泽东誉为“模范的共产党员”的张云逸大将!


第六期:言传身教树家风 优秀品质代代传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640.jpg

△1972年,张云逸在北京与家人的合影


  在工作中,张云逸是一位叱咤疆场的军事家,一位德高望重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生活中,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对家人既严格要求,又非常关心疼爱;在儿孙们心中,他是世界上最慈爱、最值得敬重的人。


  艰苦朴素 克勤克俭


  张云逸一生勤劳、节俭,对吃、穿、用从不讲究。平时,他在家里衣着十分朴素,衣服鞋袜破了,补了一遍又一遍,只是在外出参加公务活动时才穿上比较好的衣服。他经常自己洗内衣、袜子,饭后自己洗碗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别人劝他不必这样做,他却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是不能忘了劳动啊。”他常对儿孙们说∶“生活要节俭,不能铺张浪费。”“钱能养人,钱也能害人。用得当可为人民做好事,用得不当会使人成为腐化堕落分子。”他在厨房的墙上贴着“有时需作无时想,莫到无时想有时”。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644.jpg

△1959年国庆张云逸与家人合影


  三年困难时期,张云逸带头吃粗粮,并亲自写了“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纸条,贴在每个房间里。为了节约用水,张云逸买来许多水桶和脸盆,将洗澡的水留下来洗衣服,然后再冲马桶;洗菜和洗米的水再用来浇花。这个习惯在张云逸去世后,他的后代还长期保持着。


  张云逸每餐一般是两菜一汤,而且多是素菜。一个从其他单位调来的警卫战士看到这样的伙食惊奇地说∶“首长吃得怎么这样简单呀!”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648.jpg

△1961年4月,张云逸在广西东兰和革命老区代表亲切交谈


  张云逸十分注意节约。他写回忆文章,打草稿时使用的是儿子张光东上学用过的练习本。他写信使用的信封,是将别人寄给他信的信封拆开,翻过面,用糨糊糊起来再用。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使用的一个公文包,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利品。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经济生活好转,张云逸仍然不忘教育家人节约。1965年,他曾亲笔抄写了两张谚语送给家中的炊事员∶


(一)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积累如同针挑土,浪费如同水推泥。

滴水汇成河,粒米凑成箩。

算了再用常有余,用了再算悔已迟。


(二)

饱备干粮晴备伞,丰年也要防欠年。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思有时。

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有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

省在囤尖,不要省在囤底。


  情深义重 关爱家人


  张云逸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但一谈到自己的母亲总是非常动情,眼中充满泪水。他常对儿孙们说∶“要孝敬母亲,没有娘的孩子最可怜。我幼年家境贫寒,母亲很年轻就死了,不久两个幼小的弟妹也死了。”张云逸的前妻是被敌人打死的,解放后他曾多次到广东给前妻扫墓。


  张云逸视妻子韩碧为生死与共的战友和伴侣。韩碧早年因被国民党关押,并与张云逸多年分居,为其担惊受怕,加之痛失幼女等多方面因素,于1946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以后,在张云逸和家人照料下,她的病情一度好转。1953年,她病情复发,经常哭闹,影响了张云逸的工作和健康。不少同志善意地劝张云逸把韩碧送到精神病院去,他始终不肯。他说韩碧同志跟了他几十年,没有过上几天安稳舒心的日子。眼下如果送她去精神病院,离开他,离开儿子、孙子,离开这些熟悉的工作人员,她会失去亲人的温暖,失去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不仅不能治好她的病,反而会加重她的病情。留在家里跟亲人在一起,再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会有利于她的康复。当时,张云逸正在青岛休养,他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照顾妻子。韩碧情绪不稳定时,张云逸总是好言相慰,从不发火。他每天陪她聊天或去海边散步,陪她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散心,带着小儿子或孙子们陪着她玩耍,使她心情愉快。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654.jpg

△1951年,张云逸夫妇在无锡太湖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658.jpg

△1952年,张云逸夫妇在苏联


  搬到北京后、为了配合治疗,1957年张云逸告诉孩子们∶“五月初九是你们母亲的生日。你们应该有所表示,让她高兴高兴。”张远之和王婷遂给母亲买了一套绣花丝绸衣服。韩碧非常喜欢,舍不得多穿,一直保留着这套衣服。从此,每逢韩碧的生日,儿孙们都会为她准备生日礼物。在张云逸的关怀照顾下,经过多位著名中西医的治疗,韩碧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复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张云逸不仅尽心尽责地照料妻子,还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把在海南的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接到北京。他的两个姐妹,长年寡居,年老多病,无依无靠,过去因张云逸参加革命而受到国民党的追捕迫害。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按时给她们寄一些钱物。把她们接到北京后,张云逸便负责起全部的衣食费用,使她们得以颐养天年。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02.jpg

△1951年,张云逸的姐姐张秀兰、妹妹张秀英在广州合影


  严慈相济 坚持原则


  张云逸经常教育自己的亲属不要有特权思想,不要搞特殊化,要好好学习,自己努力奋斗。无论儿子、媳妇以及孙辈们上学、当兵,还是到农村插队劳动锻炼,他都在百忙之中抽空写信,谆谆教导,给他们以热情鼓励和亲切关怀,使儿孙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中都备感温暖。张云逸给晚辈写信从不马虎,总要先打出草稿,再字斟句酌,圈圈画画地认真修改后,才用工整的小楷抄写寄出。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06.jpg

△1950年,张云逸夫妇在广西与女儿张琼、长子远之和次子光东合影


  当儿孙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张云逸总是耐心地开导他们,“在工作和学习的途中,总是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把老的困难克服下去,新的困难又会出来,这是一般的规律,不能避免的。只有用冷静的考虑,寻找解决它的办法,一定能够胜利地一个一个来克服它,就将继续不断的前进。”他要求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首先以集体利益为重,把个人的问题放在次要地位。”“不论解决个人的任何问题,必须依靠组织解决之,否则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犯错误。”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10.jpg

△1962年春,张云逸与长孙晓龙、次孙晓强、孙女晓欣合影


  张云逸的小儿子张光东是在他54岁那年出生的。老来得子,他对小儿子非常疼爱。尽管如此,张云逸从不允许在制度之外给他更多的照顾。张光东幼年顽皮,特别喜欢坐汽车。一天,他上保育院,叫司机开车送。回来后,张云逸问司机∶“你开车上哪儿去了?”“送小光东。”“这么近,不能走路去吗?”从那以后,司机再也不敢私下开车了。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13.jpg

△1947年春,张云逸在山东临沂怀抱次子光东


  张云逸的长孙张晓龙参军后,发现食堂和仓库里有不少老鼠糟蹋粮食,便写信要家里帮忙买些老鼠夹。张云逸见信后非常高兴,马上买了许多老鼠夹寄去,并写信表扬张晓龙关心集体,爱护国家财产。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18.jpg

△1969年,张云逸在雪中送长孙晓龙参军


  孙子张晓强1969年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军垦农场。张云逸说∶“我们家里又有了一个农民,很好。我也是农家子弟嘛!我的孙子当了农民,还是劳动人民嘛!”后来晓强入伍,到沈阳军区某连当战士。张云逸给孙子写信,勉励他“在连队里应好好地听各级干部的指示,要向各老战友学习,无论政治思想上、军事上、文化上,以及一切工作上,都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以补自己的不足, 凡是自己不懂的事情,应该是虚心请教同志,务必达到懂的。如果你天天这样做,事事这样做,我相信你一定有新的进步”。


  乐善好施 为人宽厚


  张云逸对自己的生活能省则省,对帮助他人则很慷慨。逢年过节,他总要把身边工作人员请来聚餐。工作人员的家属有来北京的,他都要请到家里吃一顿饭,临走还送些钱物。有些工作人员或烈士子女家庭生活困难,张云逸经常接济,有时一次就寄上二三百元。


  红七军烈士张逸秋的女儿张念环,在父母牺牲后流落在广西一地主家当使女。解放后张云逸派人多方寻找,几经周折才把她救出困境。他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培养成为一名军医。张念环常说∶“张老就和我的亲生父亲一样。”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22.jpg

△张念环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经常收到过去因战争、负伤等原因失散的红七军和新四军老战士的来信,请求他出具各种证明或解决困难。张云逸对这些来信非常重视,把它看作对人民负责而不能忽视的事情来做,一一回信慰问,同时给当地政府写信,详细说明每个人的情况,希望当地政府负责任地予以妥善解决。有的他还亲自寄去钱物。有些他不了解的,就将信转给了解情况的人。当事人和他们的家属莫不感慨万分,有的激动得流下眼泪。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26.jpg

△张云逸与红七军、红八军部分老战士在广西合影


  1957年夏,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长来看望张云逸。这支游击队多次配合张云逸的新四军第二师打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后来,这位队长受伤致残回乡。张云逸热情地称这位游击队长为“老战友”。两位老人兴奋地回顾过去在淮南的战斗经历和革命情谊。张云逸留他在家中吃晚饭,又留他住在家里。张云逸认为,老战友从乡下来到北京不容易,他要这位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老人好好看看新中国的首都。他派秘书陪客人到故宫、颐和园、北海和天坛等名胜古迹游览了三天。老战友回安徽时,张云逸又赠送给他许多食品、日用品,并给他150元钱。老战友依依惜别,热泪盈眶。


  20世纪60年代初,张云逸的警卫员老家受灾,房屋倒塌,张云逸便拿出200元给他寄回老家去修房子。


  尊重群众 平等待人


  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张云逸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婚姻以及家庭中的困难。一次,一个警卫战士生病了,张云逸一夜去看望了两次。他身边的警卫战士、炊事员、公务员等,不少人没有上过学。张云逸鼓励他们要学习文化,给他们联系了在王府井大甜水井小学成立的劳动人员业余学校读书,并且自己出钱给他们买来纸、笔和课本,亲自给他们每人装订了一个练习本,布置学习任务,并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督促他们学习。有的战士对文化学习感到为难, 他劝告战士们说∶“解放了,我们要管好国家,没有文化怎么行!”他安排警卫员、司机、公务员每天留两人在家值班,其他人都去上学。就这样,战士们逐渐养成了学习习惯,几年后离开张云逸时,都能读书看报了,有的还达到了初中毕业水平。正因为如此,在张云逸身边工作过的人,离开时都恋恋不舍。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31.jpg

△1966年,张云逸夫妇和秘书詹克勋、参谋苑进才、警卫员刘银桥合影


  张云逸经常教育儿孙要尊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一次,张云逸要外出,要他的孙子去告诉司机王宝禄叔叔准备出车。他的孙子走出门外,大声喊道∶“王宝禄、王宝禄,我爷爷要出去,快准备出车!”张云逸听到喊声、大步跨出门外,抓住孙子的小手大声斥责说∶“让你请王叔叔出车,你为什么大声喊叫王叔叔的名字,王叔叔同你爸爸妈妈是一代人呀。今天你要去向王叔叔道歉,赔不是。”当时,小孙子只有六七岁,被爷爷这样训斥一顿,吓得哭了起来。张云逸站在那里,直到看着孙子由工作人员领着到王宝禄跟前道了歉,才算罢休。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34.jpg

△1970年,张云逸夫妇和身边工作人员及孙女晓欣、孙子晓健和晓全在广州合影


  在北京,张云逸的住处周围,住着许多老百姓。他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儿孙们不要随便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要尊重群众,平等待人。有一天,一个农民突然推开张云逸家的大门走了进来,看样子是走错了门。警卫战士看到后,一把将那个农民推了出去。警卫战士是履行职责,保卫首长的安全。当时,张云逸正在院中散步,看到这一幕,严肃地批评了那个战士,说∶“你们不要忘记,你们也是从农村来的。他走错了,你们应该热情帮助,不能那样一下子猛推出去。这样做很不好嘛!”“不要看我是个领导干部,我也是从农村来的。我们干革命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解放和过上幸福的生活。”


  1958年夏的一天,警卫战士报告说,有一位客人来看望首长。张云逸问警卫战士,认识不认识客人?请人家进来没有?警卫战士说∶还在大门外等着。张云逸批评说∶“这样做不好,不管谁来,那是人家看得起我们,都应先请人家进大门里来,热情相待,把人家堵在门外多不礼貌。”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38.jpg

△1961年2月,张云逸在文昌乡亲家中做客


  在养病期间,张云逸和人民群众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张云逸曾说∶“我是广西人民代表,要为广西人民办几件实事。”为了给贫困的广西创造发展经济的条件,力争给广西一个出海口,他四处奔波游说,坚持把钦州、合浦、北海等地从广东省划过来。他经常说,家乡海南经济非常落后,长期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他曾向海南的同志介绍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经验,推广种植咖啡、胡椒等,并在文昌县亲手种下胡椒和柑橘。他在百色地区视察时,亲自到贫困的老红军家中看望。一次走在途中发现身后的警卫员提着一个热水瓶。他生气地说∶“怎么能拿着热水瓶去看望群众呢?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群众养育了我们,现在胜利了,群众的水就喝不得了吗?”在山区看到公路边的山林起火, 他立即叫司机停车,让全体随员和群众一起灭火,直到把山火扑灭了才继续往前走。


微信图片_20220901160742.jpg


  这些平凡的小事和生活的细节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张云逸良好的家风、优秀的品质以及他对晚辈们的慈爱关怀,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百色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地址:广西百色市城东大道112号  电话:0776-2824401  微信号:bsqy19291211

版权所有 © 百色起义纪念馆  桂ICP备20220054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