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何小燕 农逢新
资料整理:陈展研究科
编辑:陈源芝 班卓敏 李杭洁
5.18国际博物馆日
— 线 上 特 展 —
前 言
张云逸,原名张云镒,曾用名张胜之,海南文昌县人。他是百色起义和红七军的重要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恰是他诞辰130周年!
在这样特殊的年份,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革命家,学习他忠厚宽仁、忠诚朴实、一心为党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担当。让我们共同致敬共和国的革命先辈!
张云逸故居
张云逸,原名张云镒,曾用名张胜之。海南文昌县人。1892年8月10日,他出生在文昌县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张云逸的母校
张云逸高等小学毕业后,被迫前往广州帮工谋生。图为张云逸的母校海南文昌头菀镇明新小学。
张云逸毕业时与老师同学合影
1908年,张云逸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又名黄埔陆军小学)第2期。从此,受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立志苦研军事,仗剑报效祖国。同年10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图为张云逸(第二排右二)毕业时与老师同学合影。
黄花岗起义纪念碑
1911年4月27日,他参加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后,在粤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追随孙中山矢志不移,参加了反袁护法战争。图为黄花岗起义纪念碑。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铁军”盾牌
1926年,张云逸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参谋长,他所在的第四军攻坚摧锐,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为表扬该军的功绩,1927年1月15日,武汉粤侨联谊社赠送第四军一块盾牌,正面居中写着“铁军”两个大字。
张发奎
1926年11月,张云逸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张云逸利用张发奎委其任第二方面军琼崖警备司令之机,抵达海口发动兵变,夺取海南,配合广州起义。图为张发奎。
《晨报》有关广州起义的报道
俞作柏、李明瑞
1929年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
南宁教导总队驻地
1929年夏,张云逸肩负中共中央军委的重任,利用与国民党广东海军总司令陈策的关系,从上海经广州到南宁秘密开展兵运。先后担任广西编遣公署教导总队副主任,广西省政府警备第四大队长和南宁警备司令等职。这是南宁教导总队驻地。
《士兵纲要》
张云逸在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广西军委陈豪人的领导下,吸取大革命失败教训,采取坚决果敢的统战和兵运相结合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南宁兵运,在3个月的时间里他和俞作豫就使我党控制了4000余人的革命武装。这是当时士兵训练时使用的教材。
张云逸回忆南宁兵变
1929年10月上旬,俞作柏、李明瑞发动反蒋失败。在风云突变的紧急关头,他和俞作豫坚定执行中央代表邓小平的决策,率领广西警备第四、五大队和教导总队4000多人举行南宁兵变,果断地平息了南宁军校叛乱,夺取南宁军械库五六千杆枪和数十万发子弹以及山炮、迫击炮、电台、军服等物资,掌握南宁金库,征调船只以应变。这是张云逸回忆南宁兵变的场景。
油画《挥师右江》
1929年10月中旬,张云逸率部从陆路掩护邓小平、陈豪人押运军械船队向右江平马、百色转移。10月20日,张云逸率队在右江平马镇与中央代表邓小平会合。
广西前委成员、百色起义主要领导人
1929年12月11日,中共广西前委领导革命武装队伍在百色宣布起义,成立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委决定,中央代表邓小平任前委书记(后兼军政委),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军政治部主任,红七军下辖3个纵队,李谦、胡斌、韦拔群分任纵队长。雷经天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何世昌任前委委员。军部和前委设在百色粤东会馆,政治部设在清风楼。
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
红七军政治部——清风楼
油画《百色的曙光》
1929年12月11日上午8时,起义部队集队于军部(粤东会馆)门前,举行升旗仪式。军首长庄严宣告红七军成立后,张运逸在仪式上拿着一张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党旗对大家说:“这张旗是剥削老百姓的旗,是吸穷苦人民血汗的旗,我们今天要反对它!”他边说边把这张旗撕掉,又举起斧头镰刀红旗,号召全体官兵要经得起艰苦环境和战争的考验,在战争中锻炼自己,为发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为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右江日报》
百色起义前,广西前委还以第四大队政治部的名义出版《右江日报》,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土地革命政纲,推动整个右江地区工农运动蓬勃高涨。《右江日报》的报名为张云逸亲手题写。
银元
百色起义时,红七军官兵第一个月每人月饷二十块银元,这是张云逸保留下来的一块银元。
经正书院
1930年6月,李立三“左”倾路线统治的党中央,作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调集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9月30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赶到平马镇向红七军传达立三路线,指令红七军进攻柳州、桂林、广州。红七军前委召开平马会议决定全军集结河池整编,召开全军党代会,贯彻中央指令。这是平马会议地点——经正书院。
河池整编旧址
10月初,张云逸和李明瑞率领第一、二、四纵队由平马、田州出发,经凌云、乐业会合红八军一纵队余部,再经凤山、南丹到达河池县城。11月初,邓小平、邓拔奇、韦拔群也率第三纵队从东凤集结河池。这是河池整编旧址,现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金寨路。
全州会议旧址——关岳庙
血战四把圩,围攻长安镇,勇扑武冈城……历时两个月,红七军将士牺牲过半。在极端险恶的形势下,军前委领导人一致决定保存有生力量,奔袭桂北全州城。1931年1月2日,张云逸率部袭占全州城。在前委会议上,张云逸坚决支持邓小平关于放弃进攻桂林的冒险计划,改变硬拼攻坚战术,率部转战桂湘粤赣边,寻机会师朱毛红军。这是全州会议旧址——关岳庙。
永新县天河镇红七军军部旧址
1931年4月底,红七军第二次党代会在永新县禾川小学举行,张云逸带病主持会议并作总结报告,肃清立三路线对红七军的危害,确定今后任务,改选前委。会后,他协同李明瑞指挥河西部队战安福,连克茶陵、莲花、安仁、袁州、酃县、遂川等县,扩大了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江西于都县桥头圩
1931年7月,张云逸和李明瑞奉命率红七军东渡赣江,在江西兴国和于都与中央红军会合,编入红三军团建制。李明瑞任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改任军参谋长。这是红七军与中央红军汇合地点——江西于都县桥头圩。
红七军北上路线图
红七军从广西出发,历时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转战7000多里,经过数百次大小战斗,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部队由7000多人减少到2000多人,其条件之险恶、斗争之英勇、牺牲之惨烈,是中央红军长征前罕见的壮举,证明红七军是一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钢铁军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布告
1931年11月,张云逸代表红七军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会委员。这是大会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布告。会后,张云逸重任红七军军长。
张云逸在中革军委的住处
1932年1月,张云逸调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长。在周恩来、朱德领导下,参与红军统帅部谋划,指挥中央红军夺取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这是张云逸在中革军委的住处。5月,张云逸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和总司令部作战局长,随同朱德、周恩来调遣红军投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艰苦战争。
湘江战役纪念碑
长征中,张云逸被派到红八军团协助军团长周昆工作。1934年抢渡湘江战役中,张云逸随红八军团与前来堵截的白崇禧部队发生激战,张云逸协助周昆指挥红八军团主力奋力突围,最后在红五军团掩护下渡过了湘江。湘江一战,红八军团损失惨重,由从中央苏区出发时的10000余人锐减至1000余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数万将士视死如归,保全了中央红军,奠定了伟大长征的胜利基石。
遵义会议会址
1934年12月张云逸调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在1935年初,他又兼任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协助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刘伯承指挥红军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张云逸与红七军战士合影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挫败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红一、三军团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张云逸担任陕甘支队副参谋长,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作出了贡献。这是张云逸与红七军战士在延安的合影。
五人党务委员会
1935年11月7日,中央到达瓦窑堡后,在张闻天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以董必武为主任,中央保卫局局长王首道、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中共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为委员的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对刘志丹、习仲勋等一批受冤干部给予平反,澄清了在肃反中所造成的冤假错案。
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合影
西安事变谈判结束后,为争取地方实力派和各界人士,促成全国抗战的局面。党中央派张云逸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华南地区开展统战工作。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行至甘泉县劳山镇时,突遭武装土匪袭击,在警卫班的掩护下得以脱险。劳山脱险后,三人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拍了一张合影,周恩来在照片背面题写了“劳山遇险,仅剩三人”的题词。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纪念碑和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1937年4月,中共中央派张云逸到香港领导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5月,他到达香港、澳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中共联蒋抗日方针。6月到达桂林,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及川、滇等省代表成功地进行了合作抗日谈判,拟定了红军与桂川滇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与团结抗日的纲领草案。8月初,由桂转赴广州,推动粤军余汉谋接受中共合作抗日主张。
张云逸与叶挺等合影
为了迅速开辟皖东局面,1939年5月5日,中央决定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命张云逸兼任指挥和前委书记。这是1939年5月张云逸(前排右二)与叶挺(前排右三)、邓子恢(前排右四)、罗炳辉(后排右二)等人在江北指挥部合影。
张云逸题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
1940年1月4日张云逸任中原局委员和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张云逸率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韩德勤部对新四军的进攻,取得了定远、半塔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发展和巩固了皖东根据地。1940年3月下旬,张云逸指挥的半塔集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张云逸为此写下了《半塔烈士纪念碑记》。
1941年毛泽东起草任命张云逸的命令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张云逸任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他和二师政委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领导淮南军民认真执行中央指示,坚决克服皖南事变的消极影响,积极整训部队。
七大会议现场
1944年张云逸坚决执行中央战略方针,部署华中我军发动西进豫皖苏边战役并取得胜利。同年秋,又部署部队执行渡江南下,开辟了苏浙皖边敌后新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根据地,初步完成了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任务,扩大了新四军在江南实施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张云逸被选为中央委员。
1947年陈毅与张云逸等在坦克上合影
1947年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合并,陈毅任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张云逸任副军长兼副司令。由于陈毅主要指挥山东野战军前线作战,张云逸主持军区的军事工作,领导华东军民配合野战部队开展自卫反击作战。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张云逸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兼山东军区司令,他与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废寝忘食,全力做好后方支前、医院救治及俘虏收容等工作,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毅后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张云逸保存的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文件
1949年3月,张云逸赴河北西柏坡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他又见到久别12年的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会后,他担任华东副司令兼参谋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
1949年张云逸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
1949年9月,张云逸作为华南解放军的首席代表,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革军委委员。10月1日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的任命书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张云逸为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和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任命书。新中国成立后,他根据中央指示,加紧筹建广西党政军领导机构和迎接广西解放的各项工作。12月11日广西战役胜利结束,全歼国民党白崇禧集团17万余人。在此前后,张云逸还被任命为广西军区司令兼政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0年张云逸与莫文骅、陈漫远合影
1949年12月,张云逸率领一批干部从广州经梧州抵南宁,宣布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此,他呕心沥血地领导了广西各族人民清剿土匪,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斗争,使广西在两年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云逸大将礼服
1955年9月27日他被毛泽东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张云逸第一届全国人大出席证
1954年9月,张云逸当选为全国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这是张云逸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的出席证。同年调离广西,在北京任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他是中共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务委员和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2年全家福
解放后,张云逸对烈士的子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给予极大的关爱,经常在经济上帮助他们。他对家人既严格要求,又非常疼爱,会在百忙中抽空给家人写信,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怀。在儿孙们的心中,他是世界上最慈爱、最值得敬重的人。
张云逸给儿媳王婷的信
王婷同志:
你二十日来信收到,知道你和小欣欣的近况及远之到东北的情况均好,我们很高兴。
小龙回家过新年,因为保育院小孩出水痘一直在家住到春节后至二月十九日才返回保育院,他和小弟弟玩得很好,有东西也分给弟弟吃,弟弟也会给哥哥吃,很少打仗。他俩弟兄及小光东都很好,光东已会溜冰,小龙、小强亦会骑车了。
妈妈在春节次日重感冒发烧至39.6度,住北京医院九天已回,但体弱,老病亦未痊愈,姑妈和我如常。王姥姥亦来二次,过年过春节妈妈都买些小礼物送给王姥姥家里,小龙小强也去拜年,你每月能帮家里十五元很对,因为她们是有困难的。过春节妈妈也给王姥姥卅元,她不肯收,我说明后才收下。
小郑同志代我们问他全家好,兹将春节照的影片送给五张盼收,远之处亦寄去一份,祝你们好!
云逸 二月廿二日
张云逸追悼会现场
张云逸晚年弥坚,始终保持老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是一位功勋卓著和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但他始终忠厚宽仁、朴实如民,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在“文革”中坚决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不愧是一代共产党人民的光辉楷模。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故,享年82岁。
结 束 语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牢牢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而奉献拼搏!